找出家里的一盒药,您会发现,在药品包装盒的显著位置上,印刷着一串20位数字。 它通常由数字、字母、符号组成,标识有“药品追溯码”字样。
国家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司监管二处处长 杨玲:为了企业方便流通和扫码情况,药品追溯码一般它会有三大类,一大类是最小包装每一盒的小码;第二类是中包装,中包装有10盒20盒的那种塑料包装,它也会有一个码叫中包装的码,另外第三类是大包装的码,一般在整个大包装箱上有一个码,大码和中码的赋予,主要是为了企业验收扫码方便,因为大包装的码和中包装的码会涵盖每一个小盒的码,小码主要是为完成全流程的追溯,来源可追,去向可查。
目前,最小的药品追溯码是以盒为单位,那么每一片中药材、每一支口服液以及住院散用药片、针剂都需要扫码吗?
目前不需要。有关部门对中药饮片和院内制剂是没有赋码要求的,这是第一种情况。
药品追溯码在哪里能查到呢?手机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在其中的“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版块,购药者可通过扫描药盒上的药品追溯码,获取详细的药品生产、流通、销售信息。或者能够最终靠“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点击“医保服务”,会有一个“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点开“药品追溯信息查询”模块,也能轻松实现扫码查询或者输号查询。
对于购药者来说,这一些信息有助于患者了解药物的安全性;同时对于医保部门来说,扫码即可获知的销售信息,从源头斩断问题药流通,有效提升了医保监管效能。该功能上线万人次使用该功能查询药品销售信息。
据了解,消费者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查询医保药品追溯码的结果大致分为三种:未查询到该产品营销售卖信息,查询到1次医保药品/耗材销售信息和查询到多次销售信息。
未查询到有相关销售信息的,我们提议消费者过两天再次扫码,如果还没有销售信息,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说明药店或者说医疗机构 它没有采集追溯码并上传。
仅采集到1次销售信息的,需要消费者再次进行核对,看见显示页面是不是跟自己购买的信息相符合,如果相符合,这就是一次合法合规的销售信息。如果不相符合,就非常有可能是回流或者串换药品,也可向有关部门举报或者向机构进行索赔。
查询到了两次及以上销售信息的,药品有可能就是回流、串换或者是倒卖,消费者可向有关部门举报,并向销售机构能够直接进行索赔。
此前提到,如果扫码发现可能是回流或者串换药品,消费者可向有关部门举报,并向售出机构进行索赔。这里所说的“串换药品”,是指在医保定点药店或医疗机构中,将实际购买的药品与医保目录内的药品进行替换的行为。而“回流药”,则是指使用他人医疗保障凭证,或参保人利用医保报销从定点医药机构购买药品,在个人实际支付购药费的基础上加价销售给药品回收人,药品回收人销售给医药机构、诊所等,医药机构再重新销售给患者。
无论是药品串换还是“回流药”,均是骗保行为,同时也可能对用药安全产生不利影响。专家这样认为,通过药品追溯码从源头斩断问题药品流通的可能,对于未来实现医保智慧化管理非常关键。
今年3月12日,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印发《关于加强药品追溯码在医疗保障和工伤保险领域采集应用的通知》,明确要求今年7月1日起,定点医药机构销售环节按要求扫码后才可以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01:33
对消费者来说,该如何利用追溯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国家医疗保障局建议,医保购药时要注意六个原则:
二要扫码。要在结算药款时看着售药人员扫这小盒药的追溯码,不要让他或她扫其他药品的追溯码。
五要索赔。发现卖给自己的是回流药,一定要坚决索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要毁码。药物服用完毕后,建议您把空药盒上的追溯码撕毁,不让有心的犯罪分子继续盗用空药盒和追溯码。
药品追溯码大多数都用在药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全程监管,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防止假药、回流药和串换销售。目前,我国药品追溯体系正在逐渐完备和推进当中。
国家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司监管二处处长 杨玲:目前药品追溯码的采集和应用实际上没有完全覆盖到终端的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目前的情况是生产企业的赋码和流通企业的采码基本上可以实现,相关部门正在推进药品追溯所有的环节的采集和上传工作,一旦药品生产的赋码和流通企业的采集上传,零售端的零售药店和医院的采集上传完全实现以后,我们就能实现每一颗药,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实现一个全流程和全生命周期的追溯。